------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》TB10601-2009学习版------
8.3.1 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:路基面的沉降观测,地基沉降观测,路基坡脚位移观测和过渡段沉降观测。
8.3.2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,应根据工程结构、地形地质条件、地基处理方法、路堤高度、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。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、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。
8.3.3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,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:
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,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。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,对于地势平坦、地基条件均匀良好、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;对于地形、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。
2 路桥过渡段、路隧过渡段、路涵过渡段,于不同结构物起点5~10m处、距起点20~30m、50m处各设一断面。路涵过渡段宜在涵洞顶斜向设置横剖面管,并于涵洞两侧2m设一观测断面。
8.3.4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,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;
1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,集中观测,统一观测频率,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,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。
2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,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,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;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,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。
3 软土、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、沉降观测桩、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。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,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,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,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、10m处,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,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,如图图8.3.4所示。
图8.3.4 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
4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,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,观测路基面的沉降。
8.3.5 路基沉降观测应按本规范表8.2.2中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网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,读数取位至0.1mm;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/30m。
8.3.6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;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。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,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。
8.3.7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8.3.7的规定。
表8.3.7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
观测阶段 |
观测频次 |
填筑或堆载 |
一般 |
1次/天 |
沉降量突变 |
2~3次/天 |
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|
1次/3天 |
堆载预压或
路基施工完毕 |
第1个月 |
1次/周 |
第2、3个月 |
1次/2周 |
3个月以后 |
1次/月 |
架桥机(运梁车)通过 |
全程 |
前2次通过前后各1次;其后每1次/天,连续2次;其后1次/3天,连续3次;以后1次/周 |
无砟轨道铺设后 |
第1个月 |
1次/2周 |
第2、3个月 |
1次/月 |
3~12个月 |
1次/3月 |
8.3.8 在沉降观测实施过程中,观测时间的间隔还应根据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进行调整。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;当出现沉降突变、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。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。
8.3.9 路基沉降观测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。
1 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,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,观测资料应齐全、详细、规范,符合设计要求。
2 根据观测资料,及时完成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---时间---沉降曲线的绘制。
3 及时整理、汇总、分析沉降观测资料,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,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、评估。
------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》TB10601-2009学习版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