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线网、三角形网、测边网、测角网等控制网,均为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、角度关系,构成几何网形,可以通称为边角控制网。
如何描述这些控制点间的几何关系,即建立控制网的拓扑结构信息,方便软件自动识别,是所有软件处理数据前必须完成的工作。这里推荐武大科傻cosa测量软件所使用的一般数据结构,即平面网观测值文件结构。工测通GSP软件也沿用了该数据结构,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增加了纯测边网的拓扑信息。
平面控制网观测文件是文本文件,格式分为三部分:
第一部分(观测精度):
方向观测精度(先验,秒),测距标称精度固定误差(mm),测距标称精度比例误差(ppm)
第二部分(已知点坐标):
已知点名,X,Y
已知点名,X,Y
… …
第三部分(测站观测数据组):
测站名
目标点名,观测类型,观测值,观测值精度
目标点名,观测类型,观测值,观测值精度
… …
测站名
目标点名,观测类型,观测值,观测值精度
目标点名,观测类型,观测值,观测值精度
… …
其中,点名(包括已知点、测站点、目标点等)均没有限制,字母不区分大小写,同一个控制网中同一点名只有唯一坐标位置。
以下逐一介绍各部分细节。
(1) 观测精度
网形文件中的观测精度是指观测时的先验测角精度和测距精度。测角精度用方向中误差表示,单位为秒。距离精度一般用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表示,a固定误差(mm),b比例误差(ppm或S×10-6)。
(2) 已知坐标
控制网的位置基准,至少应该有一个已知点的坐标(另外还至少需要一个方向基准)。依次将已知点坐标列入文件中。
(3) 测站数据
网形文件的主要部分是测站观测数据,就是以测站为单元、根据测站的自然观测记录建立的各方向点的方向、距离及观测精度数据。同一观测文件中,一个点名可以也最多可以建立一个测站观测数据单元。
1) 观测值类型与约定
观测类型有方向、距离、方位、边侧四种,分别用L、S、A、B表示。
2) 观测值精度
观测值的精度一般就是给定的先验精度,可不用输入。如果与先验精度不同,需要在相应观测值后输入。方向观测精度同样是以秒为单位,距离以mm为单位。已知值(方位、距离)的精度应输入0。
提示:必要起算数据如已知方位的精度必须为0。
3) 输入方法
各目标点按自然观测顺序输入,紧接输入观测值和精度,各元素间用逗号相隔。
L表示方向观测,观测值形式为度.分秒;观测值精度以秒为单位(若与先验方向观测精度相同可以不输);
S表示距离观测,观测值以米为单位;观测值精度为mm(若与先验测距标称精度相同可以不输),如果是已知边长,应输入0;
A表示方位观测(如陀螺方位),观测值形式为度.分秒; 如果为已知值,其精度为0;
B表示测边网的边侧观测(如果距离交会只有两个距离观测值,则需要指明交会点在已知边的哪一侧),观测值为另外一个目标点名(测站点、目标点、观测值点三点是顺时针方向排列),没有观测值精度。
距离观测可以有往返观测,均作为观测值参与平差(不取往返平均值)。
观测文件中的已知数据必须足够确定网形,详见起算数据。
文件中的空格、空行被忽略,数据间用逗号(半角符号)相隔。
对于单导线数据,每个测站只有2个方向,一个角度,测量一个距离,使用上述的通用数据结构,显得复杂不便。为方便数据录入,GSP提供了单导线数据录入后转换的快捷操作。现在就去看看如何录入单导线测量数据